首页 > 服务领域 > 电力安全 > 2025-07-25

雷击浪涌检测

雷击浪涌检测
雷击浪涌检测是通过模拟自然界雷击或电力系统操作产生的脉冲干扰,评估电子设备及组件对浪涌电压、电流的抗御能力,主要检测浪涌波形参数、端口耐受能力、保护元件性能等关键指标,是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验证的重要环节。
服务优势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检测项目

浪涌脉冲波形参数:检测模拟雷击浪涌的脉冲波形特征,包括开路电压波形(如1.2μs/50μs)、短路电流波形(如8μs/20μs),具体参数为波形前沿时间(10%~90%峰值)偏差±30%、半峰值时间(50%峰值持续时间)偏差±20%、峰值电压/电流偏差±10%。

端口浪涌耐受电压:评估电子设备输入/输出端口(电源端口、信号端口、通信端口)对浪涌电压的耐受能力,检测端口在规定浪涌波形下不发生性能降低或损坏的最高电压值,测量范围0~10kV(峰值),电压步进100V,试验极性包括正极性、负极性。

浪涌电流耐受能力:检测电子设备及组件对浪涌电流的耐受能力,模拟雷击或短路故障产生的大电流脉冲,测量设备在8/20μs电流波形下不发生热损坏或功能失效的最大电流值,范围0~5kA(峰值),电流步进500A。

保护元件动作时间:检测压敏电阻、TVS二极管、气体放电管等浪涌保护元件在浪涌脉冲作用下的导通时间,即从脉冲施加到元件两端电压下降到残压的时间,测量范围0~100ns,分辨率1ns,测试条件为额定电压下施加1.2/50μs浪涌脉冲。

保护元件残压:测量浪涌保护元件在导通状态下两端的电压值,反映元件对浪涌能量的限制能力,测试时施加规定的浪涌电流(如8/20μs、20kA),残压测量范围0~1kV,精度±5%。

浪涌重复率耐受:评估设备对重复浪涌脉冲的耐受能力,模拟雷电多次击中或电力系统多次操作的场景,检测设备在连续浪涌脉冲(如1次/分钟、共10次)作用下的性能稳定性,重复率范围0.1~1Hz,脉冲次数1~100次可选。

差分模式浪涌抗扰度:检测设备在差分模式(线对线)浪涌脉冲作用下的抗扰能力,即浪涌电压施加在设备输入端口的两根导线之间,测量设备是否发生误动作、性能下降或损坏,试验电压范围0~4kV(峰值),波形1.2/50μs。

共模模式浪涌抗扰度:检测设备在共模模式(线对地)浪涌脉冲作用下的抗扰能力,浪涌电压施加在设备输入端口与接地端之间,测量设备对共模干扰的抑制能力,试验电压范围0~6kV(峰值),波形1.2/50μs。

浪涌脉冲上升时间:测量浪涌脉冲从10%峰值上升到90%峰值的时间,反映脉冲的陡峭程度,对于1.2/50μs电压波形,上升时间规定为1.2μs±30%;对于8/20μs电流波形,上升时间规定为8μs±20%。

浪涌脉冲持续时间:测量浪涌脉冲从10%峰值上升到峰值后下降到50%峰值的时间,即半峰值时间,对于1.2/50μs电压波形,持续时间规定为50μs±20%;对于8/20μs电流波形,持续时间规定为20μs±10%。

浪涌能量耐受能力:计算浪涌脉冲的能量(如电压波形能量=0.5×电容×电压²,电流波形能量=0.5×电感×电流²),评估设备吸收浪涌能量的能力,测量范围0~100J,能量步进1J。

端口绝缘耐受能力:检测设备端口在浪涌脉冲作用后的绝缘性能,测量端口与接地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绝缘电阻≥100MΩ(直流500V电压下),测试时间1分钟。

检测范围

电子通信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基站设备、光端机、卫星通信终端等,检测其电源端口、以太网端口、射频端口对浪涌干扰的抗御能力,确保通信链路稳定。

电力电子设备:包括变频器、UPS电源、光伏逆变器、无功补偿装置、直流充电桩等,检测其直流输入端口、交流输出端口对浪涌电压的耐受能力,防止浪涌损坏功率半导体器件。

家用电器:包括空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等,检测其电源插头、控制端口对浪涌的耐受能力,保障家用设备在雷电天气或电网波动时安全运行。

汽车电子组件:包括ECU(发动机控制单元)、传感器(水温、车速)、充电桩、车载娱乐系统等,检测其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对浪涌的抗扰能力,确保汽车电子系统在雷击或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

工业控制设备: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系统(分散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器、工业机器人等,检测其输入/输出端口、通信端口对浪涌的耐受能力,防止工业生产过程中因浪涌导致停机。

医疗电子设备:包括MRI设备、监护仪、输液泵、心电图机、手术机器人等,检测其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对浪涌的抗扰能力,保障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可靠性。

轨道交通设备:包括地铁信号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站台终端、车载通信设备等,检测其电源端口、通信端口对浪涌的耐受能力,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在雷电或电磁干扰下正常运行。

航空航天电子:包括机载导航设备、卫星通信终端、航天测控设备、无人机飞控系统等,检测其电源端口、数据端口对浪涌的抗扰能力,保障航空航天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新能源设备:包括风力发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动汽车充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等,检测其电源端口、电池连接端口对浪涌的耐受能力,防止浪涌损坏新能源设备。

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等,检测其充电端口、数据接口(USB、Type-C)对浪涌的耐受能力,保障智能设备在充电或数据传输时的安全。

智能电网设备:包括智能电表、配电终端、馈线自动化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检测其电源端口、通信端口对浪涌的抗扰能力,确保智能电网系统在雷击或操作过电压下稳定运行。

安防电子设备:包括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系统、门禁控制器、可视对讲系统等,检测其电源端口、视频端口对浪涌的耐受能力,保障安防设备在雷电天气或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

检测标准

IEC 61000-4-5:国际电工委员会《电磁兼容性(EMC) - 第4-5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规定了浪涌试验的波形(1.2/50μs电压、8/20μs电流)、试验等级(1~4级,对应电压0.5~4kV)、试验方法及判定准则。

GB/T 17626.5-2018: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等效采用IEC 61000-4-5:2014,适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浪涌抗扰度测试,规定了试验设备要求、试验程序、结果评价方法。

IEC 60664-1:国际电工委员会《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规定了低压设备绝缘配合的基本原则,包括浪涌电压的耐受要求。

GB/T 16935.1-2008:国家标准《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等效采用IEC 60664-1:2007,适用于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设计与测试。

IEC 62305-1:国际电工委员会《雷电防护 第1部分:总则》,规定了雷电防护的基本概念、防护等级、风险评估方法,为浪涌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GB 50057-2010: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防雷的设计要求,包括电子设备浪涌保护的设计原则。

IEC 61326-1:国际电工委员会《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了测量控制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包括浪涌抗扰度。

GB/T 24338.4-2009:国家标准《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规定了轨道交通信号和通信设备的浪涌抗扰度要求。

IEC 60950-1:国际电工委员会《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的浪涌防护安全要求。

GB 4943.1-2011: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效采用IEC 60950-1:2005,适用于计算机、打印机等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测试。

检测仪器

浪涌发生器:模拟自然界雷击或电力系统操作产生的浪涌脉冲,输出符合IEC 61000-4-5标准的1.2/50μs电压波形(峰值0~10kV)、8/20μs电流波形(峰值0~5kA),支持差分模式(线对线)、共模模式(线对地)试验,脉冲重复率0.1~1Hz可调,内置波形监测功能。

数字存储示波器:捕获浪涌发生器输出的脉冲波形,测量波形的前沿时间、半峰值时间、峰值电压/电流,带宽≥500MHz,采样率≥2GS/s,存储深度≥10Mpts,支持波形自动分析与参数统计。

高压探头:配合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高电压浪涌信号,扩展示波器的电压测量范围,输入阻抗≥100MΩ,电压分压比1000:1(或更高),带宽≥500MHz,最大输入电压≥15kV(峰值)。

电流探头:测量浪涌电流信号,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给示波器,带宽≥100MHz,电流测量范围0~10kA(峰值),精度±3%,支持直流和交流电流测量,带磁芯饱和指示。

保护元件测试仪:测试压敏电阻、TVS二极管等浪涌保护元件的动作时间、残压、漏电流等参数,输出1.2/50μs电压脉冲(0~5kV)或8/20μs电流脉冲(0~20kA),残压测量范围0~1kV,动作时间测量范围0~100ns。

浪涌脉冲计数器:记录浪涌发生器输出的脉冲次数,用于评估设备对重复浪涌的耐受能力,计数范围0~999次,计数精度±1次,支持与浪涌发生器同步触发。

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设备端口在浪涌脉冲作用后的绝缘性能,输出直流电压(500V、1000V可选),绝缘电阻测量范围0~1000MΩ,精度±5%,支持连续测量与数据存储。

电磁干扰接收机:测量浪涌脉冲产生的电磁辐射,评估浪涌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频率范围10kHz~1GHz,灵敏度≤-100dBμV,支持峰值、准峰值、平均值检测。

检测报告作用用作

销售报告:出具正规第三方检测报告让客户更加信赖自己的产品质量,让自己的产品更具有说服力。

研发使用:拥有优秀的检测工程师和先进的测试设备,可降低了研发成本,节约时间。

司法服务:协助相关部门检测产品,进行科研实验,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大学论文:科研数据使用。

投标:检测周期短,同时所花费的费用较低。

准确性较高;工业问题诊断:较短时间内检测出产品问题点,以达到尽快止损的目的。

试验参考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

其他标准

*本文网址:https://www.yjssishiqi.com/showinfo-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