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领域 > 电力安全 > 2025-07-25

相比漏电起痕检测

相比漏电起痕检测
漏电起痕检测是评估绝缘材料在电场与电解液共同作用下耐电痕化性能的关键试验,涉及耐电痕化指数(PTI)、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等核心参数,需严格控制电压、滴液速率、温度等试验条件,以准确反映材料长期绝缘可靠性。
服务优势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检测项目

耐电痕化指数(PTI):评估材料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抵抗电痕化的能力,试验电压范围100V~600V,滴液速率0.5mL/min~2.0mL/min,电极间距4mm±0.1mm,每滴液体体积0.06mL±0.01mL。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通过逐步提高电压确定材料不发生电痕化的最高电压值,试验采用0.1%±0.01%氯化铵溶液,每级电压增加25V或50V,每级试验时间10min,终止条件为出现连续火焰或电流超过6mA。

电痕化破坏时间(TTI):记录材料在特定电压(通常为PTI的1.5倍)下从开始滴液到发生电痕化破坏的时间,时间分辨率0.1s,试验环境湿度50%±5%RH,温度23℃±2℃。

表面润湿张力:测量电解液在材料表面的铺展能力,采用接触角测量法,接触角范围0°~180°,精度±1°,试验液体为0.1%氯化铵溶液,滴液体积5μL±1μL。

电解液渗透深度:评估电解液向材料内部渗透的程度,采用显微切片法,测量精度±0.01mm,渗透时间24h±1h,切片厚度50μm±10μm。

电弧燃烧时间:记录电痕化过程中电弧持续的时间,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帧率1000fps,时间精度±0.1ms,电弧定义为电极间出现可见光的放电现象且持续时间超过10ms。

残留炭痕面积:测量电痕化后材料表面炭痕的面积,采用图像分析法,面积精度±0.1mm²,炭痕定义为电阻率≤1×10⁴Ω的导电区域,分析软件分辨率0.01mm²。

体积电阻率变化率:检测试验前后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变化,采用三电极法,测量范围1×10⁶Ω·m~1×10¹⁴Ω·m,精度±5%,变化率=(试验后电阻率-试验前电阻率)/试验前电阻率×100%,试验电压500V±5V。

表面电阻率变化率:评估试验后材料表面电阻率的变化,采用四探针法,测量范围1×10⁴Ω~1×10¹²Ω,精度±5%,电极压力1N±0.1N,试验环境湿度50%±5%RH。

质量损失率:计算试验过程中材料因电痕化导致的质量损失,采用电子天平测量,精度±0.1mg,分辨率0.01mg,质量损失率=(初始质量-最终质量)/初始质量×100%,试验后样品需干燥24h再称重。

电解液消耗速率:测量试验过程中电解液的消耗速度,采用量筒计量,精度±0.1mL,试验时间1h±1min,消耗速率=消耗体积/时间,用于验证滴液装置的准确性。

电极磨损量:测量试验后电极的磨损程度,采用千分尺测量,精度±0.001mm,电极材料为不锈钢(SS304),初始直径2mm±0.1mm,磨损量超过0.2mm需更换电极。

检测范围

塑料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环氧树脂、聚碳酸酯(PC)等,用于电器外壳、电缆绝缘层、变压器绝缘部件。

橡胶制品:如硅橡胶、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用于密封件、电缆护套、电机绕组绝缘、高压绝缘子。

陶瓷材料:氧化铝(Al₂O₃)、氮化硼(BN)、氮化铝(AlN)、氧化锆(ZrO₂)等,用于电子元件基座、绝缘垫片、高温电器部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芳纶纤维增强塑料、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用于高压电器部件、航空航天结构件、风电叶片绝缘。

印刷电路板(PCB):包括刚性PCB、柔性PCB、高频PCB、金属基PCB,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路连接,需抵抗焊接高温和潮湿环境。

绝缘涂料:环氧涂料、聚氨酯涂料、有机硅涂料、聚脲涂料,用于电机绕组、变压器绝缘层、开关柜内壁、母线排绝缘。

电线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光伏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需满足长期耐电痕化和耐老化要求。

家用电器部件:电热水器内胆、空调压缩机外壳、洗衣机控制板外壳、微波炉门体绝缘件,涉及潮湿环境下的绝缘可靠性。

汽车电子部件: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外壳、车载充电器绝缘件、电池包绝缘隔板、汽车线束绝缘层,需抵抗油污、电解液和高温的侵蚀。

光伏组件:光伏面板边框、接线盒绝缘材料、光伏电缆、逆变器绝缘部件,用于户外恶劣环境下的长期使用,需抵抗紫外线和雨水的影响。

低压成套设备:开关柜、配电箱的绝缘隔板、母线套管、断路器绝缘部件,需满足GB 7251.1-2013中的绝缘性能要求。

航空航天部件:飞机机舱内饰绝缘材料、卫星通信设备绝缘件、火箭发动机绝缘层,需满足高可靠性和耐极端环境要求。

检测标准

IEC 60112:2021《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规定了PTI、CTI、TTI等参数的测试方法,是国际上最常用的电痕化试验标准。

GB/T 4207-2012《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等效采用IEC 60112:2003,是中国国内绝缘材料电痕化性能检测的主要标准。

ASTM D3638-20《用滴液法测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制定的电痕化试验方法,适用于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

ISO 4586-2:2013《塑料 耐电痕化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的测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CTI测试的专用标准,规定了试验条件和结果判定方法。

GB 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涉及低压成套设备中绝缘材料的CTI最小值要求(如CTI≥175V),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IEC 60335-1: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了家用电器用绝缘材料的CTI值应不低于175V,以防止电痕化导致的火灾风险。

ASTM D495-20《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电弧法)》:采用电弧法测试材料的耐电痕化性能,适用于厚度较薄的绝缘材料(如薄膜、涂层)。

GB/T 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规定了高电压下绝缘材料试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设备要求(如电压源、电极)。

IEC 60695-11-5:2017《火灾危险试验 第11-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 装置、确认试验和导则》:与电痕化相关的火灾风险评估标准,评估电痕化导致的燃烧可能性。

GB/T 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辅助评估电痕化导致的燃烧风险,测量材料的燃烧速率、火焰蔓延情况和滴落物燃烧性。

检测标准

IEC 60112:2021《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规定了PTI、CTI、TTI等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试验装置、电解液浓度、电压调节步骤等。

GB/T 4207-2012《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等效采用IEC 60112:2003,适用于中国国内各类固体绝缘材料的电痕化性能检测。

ASTM D3638-20《用滴液法测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制定的滴液法电痕化试验标准,适用于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

ISO 4586-2:2013《塑料 耐电痕化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的测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CTI测试的专用标准,详细规定了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方法。

GB 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要求低压成套设备中的绝缘材料CTI值不低于175V,以确保设备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发生电痕化破坏。

IEC 60335-1: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家用电器用绝缘材料的CTI值应符合产品类标准的要求(如电热水器用材料CTI≥250V)。

ASTM D495-20《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电弧法)》:采用电弧法测试材料的耐电痕化性能,适用于厚度小于1mm的绝缘材料,如薄膜、涂层。

GB/T 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规定了高电压试验的环境条件(温度20℃~25℃,湿度45%~75%RH)和设备要求(如电压源波动范围±1%)。

IEC 60695-11-5:2017《火灾危险试验 第11-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 装置、确认试验和导则》:用于评估电痕化导致的火灾风险,测量材料被针焰点燃后的燃烧时间和火焰蔓延情况。

GB/T 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辅助评估电痕化导致的燃烧风险,水平法测量燃烧速率,垂直法测量火焰蔓延时间和滴落物燃烧性。

检测仪器

耐电痕化试验机:模拟材料在电场和电解液作用下的电痕化过程,主要功能包括调节试验电压(0~1000V AC)、控制滴液速率(0.1~5mL/min)、监测电弧和电流变化,自动记录电痕化破坏时间和CTI值。

高阻计:测量材料试验前后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量程1×10⁶Ω·m~1×10¹⁴Ω·m,精度±5%,采用三电极或四电极法,消除接触电阻影响,用于评估材料绝缘性能的变化。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材料试验前后的质量,精度±0.1mg,分辨率0.01mg,计算质量损失率,评估材料因电痕化导致的蚀损程度。

显微成像系统:观察材料表面电痕化的微观形态,放大倍数10~1000倍,配备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炭痕的面积、深度和分布,分析其形成和扩展机制。

接触角测量仪:测量电解液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范围0°~180°,精度±1°,采用座滴法,评估材料的表面润湿性能,判断电解液的铺展能力和渗透倾向。

高速摄像机:拍摄电痕化过程中的电弧现象,帧率1000~10000fps,时间精度±0.1ms,记录电弧的燃烧时间、形态和位置,分析电弧对材料的破坏作用。

离子色谱仪:分析试验用氯化铵溶液的离子浓度,检出限0.1ppb,精度±2%,验证溶液浓度是否符合IEC 60112:2021的要求(0.1%±0.01%),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

温度控制器:控制试验环境温度,范围20~100℃,精度±1℃,采用PID调节,确保试验过程中温度稳定,避免温度变化影响电解液的导电性和材料的性能。

电压稳压器:提供稳定的试验电压,波动范围±1%,输出电压0~1000V AC,确保试验电压符合标准要求,避免电压波动导致的试验结果误差。

滴液装置:精确控制电解液的滴液速率和每滴体积,误差±5%,采用蠕动泵或 syringe 泵,确保每滴液体的体积一致(0.05~0.1mL),是保证试验重复性的关键设备。

湿度控制器:控制试验环境湿度,范围30%~80%RH,精度±5%,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和除湿机组合,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电痕化性能。

检测报告作用用作

销售报告:出具正规第三方检测报告让客户更加信赖自己的产品质量,让自己的产品更具有说服力。

研发使用:拥有优秀的检测工程师和先进的测试设备,可降低了研发成本,节约时间。

司法服务:协助相关部门检测产品,进行科研实验,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大学论文:科研数据使用。

投标:检测周期短,同时所花费的费用较低。

准确性较高;工业问题诊断:较短时间内检测出产品问题点,以达到尽快止损的目的。

试验参考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

其他标准

*本文网址:https://www.yjssishiqi.com/showinfo-3-80-0.html

上一篇:耐电弧性检测

下一篇:耐电痕化检测